一篇心得文,關於記者
近幾年來常常流行的一句話:「小時不念書,長大當記者。」,嘲諷著記者普遍上看起來不專業,抄新聞抄來抄去抄很大,或者不尊重受訪者,連受訪者的背景基本資料都不清楚,準備可能讓當事人傻眼的題目,簡言之就是不做功課。
我不是專職的記者,目前也只做了一兩個專題,可是我對這個行業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,如果「小時不念書,長大當記者」這句話可以隨便成立的話,我會說這是根本錯誤的刻板印象,這就像:「考上台大的每個都是乖寶包」一樣的謬論,每個行業都有豬隊友,但是不能因為豬隊友而否定這個行業的價值。
對我而言,記者是非常重要的存在,在這世界上,有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發聲的機會,默默地在普遍世人看不到的角落,也許是在錯誤的體制下,荒謬的法律規定中,或是大家漠視的問題裡活著,等到哪天也許有位稍微有sense的名人或是某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,大家才會想到,原來這世界上還有別人活著,原來我們的社會或其他的社會還有不完善的發展,不管是一窩蜂的也好,只是下班忽然躍上手機螢幕滑過去的也好。
記者,是發現整個世界的人,不管好的、壞的,他們是一群負責挖掘然後拼貼,將最完整資訊呈現給大眾的職業,若我想比喻,記者就很像文字工作者裡的考古學家,發現過去以及未來,然後將其與現在連結的人。
這是一個大家意想不到,必須要身扛多少龐大資訊的行業,本身不僅要涉略多方面的資訊,對自己的題目要有熱情不說,還要做非常多的功課,看書、看很多影片、研究題目的每個細節,資訊來源是否正確,誰說的,什麼時候說的,為什麼這麼說。除此之外,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要相對敏感,因為沒有人有義務幫忙你或是講他的故事給你聽,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配合一起把問題揭發,或是分享好的事蹟。更重要的是,要觀察時勢,每個新聞on的時間點都非常重要,即使只差幾分鐘,點閱率就可以差之千里,或是引起不一樣的效應。
除了做許多功課,還有觀察趨勢,還要能處理手上的材料,用適當的文體寫出來,怎麼樣勾起讀者的興趣又不至於灑狗血;如何將既有的材料排列組合才能夠讓人意猶未盡地繼續閱讀下去;要怎麼做才能讓大眾以及當事人或是行內人看了都認同;以我的觀點來看,這些都是一名身為記者必須考慮在內的專業,如果一名記者本身載體不夠,他是沒有辦法處理這麼多任務的。
「小時不讀書,長大當記者」我可以理解這句話為什麼會產生,這也讓我想到了一個真實的案例,是家父的學生的親身經歷,他本身是台大土木系畢業,後來到台電上班,有一天某個地方的電纜出了問題他過去勘查,就在上梯子查看電線桿時,一名媽媽帶著小孩走過然後說:「你看看,你要是不好好念書,長大就跟那個叔叔一樣。」
是不是我們常常,會用既定的,少數的或是被扭曲的資訊去看很多事情,然後因為同意的人多,所以我們就肯定了這個事實,伽利略在教廷的壓力以及在那個時代普遍認為的信仰裡,堅持地球不是中心,而是繞著太陽運轉的;抑或是我們覺得合理的事情,肚子餓了為什麼不吃兩個便當?記者的工作就是要告訴你,事情不是這樣的,或是事情其實是這樣的,沒有記者,我們不曉得南美洲的毒梟怎麼運作;羅興亞人跟佛教徒的衝突;印尼政府當年對東帝汶獨立運動的暴行;近一點的,外籍移工在台的處境或是越配的生活、婚姻平權。
或許可以出生入死也可以坐在辦公室點點滑鼠抄別人做好的題目,一篇報導過程就像一篇論文的產生,這都是個人選擇,每個行業都有不尊重自己專業的人,但是更多的是默默耕耘辛苦追蹤,並且熱愛自己的工作、愛惜羽毛的記者。
這只是篇心得文,若要跟我認真,右轉旁邊有門,可以不要看。
留言
張貼留言